摘要: 5月28日,“聚焦技术支持,助力专业化儿童服务——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宣传周(2019)”在北京启动。《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政策报告2019》、《儿童保护能力建设工作指南(儿童主任版)》、《基层儿童福利和保护服务专 ...
5月28日,“聚焦技术支持,助力专业化儿童服务——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宣传周(2019)”在北京启动。《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政策报告2019》、《儿童保护能力建设工作指南(儿童主任版)》、《基层儿童福利和保护服务专业化建设倡议书》发布。 启动仪式上,来自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高力博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芮心月女士和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宋文珍女士发表主旨演讲。下午,举办“基层儿童福利服务现状与经验分享”和“儿童福利和保护服务能力培养策略——社会工作专业化”沙龙活动。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国际公益学院院长王振耀表示今年是联合国儿基会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合作举办中国儿童福利保护宣传周的第十年,儿童主任的制度得到了政府和国家还有孩子们的认可,推动、提升并引领儿童的专业化服务。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国际公益学院院长王振耀致辞 启动仪式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指导,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主办。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高力博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芮心月,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巡视员宋文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国际公益学院院长王振耀,吉林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副处长李东焱,江苏省张家港市民政局副局长徐志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陆士桢,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儿童社会工作专委会主任委员童小军,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教授张长伟,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高万红,新疆自治区伊犁州伊宁县和霍城县民政官员以及来自全国多地的儿童主任和儿童出席活动。 首届“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宣传周”系列活动于2010年举办,今年已是第十届。本届宣传周旨在为中国儿童倡导专业的福利和保护服务。启动仪式外,系列活动还包括江苏省张家港市儿童福利与保护工作经验交流、儿童快乐成长营、儿童主任访学计划、儿童福利与保护专家访谈等。 去年我国儿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支持,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益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政策报告2019》显示:过去一年,我国儿童生存健康和教育发展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此次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自2010年以来第十次发布儿童福利与保护年度政策报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华俊在启动仪式上对报告核心发现进行了分享。通过对2018年儿童福利与保护领域重大政策进展和重要事件的扫描,报告分别从生活保障、教育发展、医疗健康、儿童保护、社会服务等方面主要进展进行了回顾,并深入剖析了现阶段我国儿童福利与保护体系建设面临的迫切挑战与发展趋势。 报告指出,我国儿童发展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是,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专业化不足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此,建立专业化普惠型的现代儿童福利与保护体系将成为未来工作重点。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华俊发布《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政策报告2019》 系统、专业的儿童保护机制亟待建立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高力博士和大家分享了“暴力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和应对措施”。他指出每年遭受暴力侵害的儿童和青少年数量达到了十亿人,其中的1/4遭受着身体虐待。1/5的女童在生命历程中会遭受性虐待。暴力侵害的影响十分深远,因而预防显得尤为重要。高力博士强调了循证支持下的7大策略,可以通过政策法规的完善、社会刻板印象的改变、儿童安全与保护环境的建立、父母与看护者的支持、小额信贷经济的援助、儿童求助热线或认识行为疗法的帮助和教育手段对儿童的赋能预防并控制暴力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高力博士发表主题演讲《暴力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芮心月女士在发言中重点分析了“如何通过专业社会服务干预儿童暴力”问题。她强调暴力会导致儿童学习能力下降、社会行为退缩或出现攻击倾向等。2014年研究显示,儿童暴力问题对全球GDP造成11%的负面影响。这些损失远远高于阻止儿童遭受暴力行为的投入。因此,芮心月代表建议通过加强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以在儿童、家庭和社区提供专业、持续的支持服务和理念倡导,减少问题发生机率。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芮心月女士发表主题演讲《当暴力遇上社会工作》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巡视员宋文珍在会上就《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的儿童保护措施进行了详细讲解。她指出,在当下,不仅家庭、学校、社会会影响孩子的发展,网络环境也会影响孩子的发展。保护儿童应从权利的视角出发,儿童应该享有和成年人平等的权利,平等的视角、儿童权利视角是特别需要关注的。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巡视员宋文珍就《儿童发展纲要》与儿童保护问题发表讲话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张长伟教授现场发布《儿童保护能力建设工作指南(儿童主任版)》(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指导,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张长伟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共同研发。张长伟教授通过调研“基层儿童福利与保护服务体系建设工作”5个示范县的儿童保护方面的社会政策、工作体制、运行机制、工作队伍、工作成效等情况,在跟进儿童保护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儿童主任的7类工作内容,包括:内化儿童保护基本理念、充分认识多元保护主体、参与儿童保护政策体系、填充儿童保护行政体系、发挥儿童保护服务作用、链接儿童保护支持体系等工作,为基层儿童主任开展儿童保护工作提供指导。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教授张长伟发布《儿童保护能力建设工作指南(儿童主任版)》 “儿童福利与保护经验和人才培养”呼唤专业化 “基层儿童福利服务现状与经验分享”主题沙龙中,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保护专家许文青分享了儿基会支持的儿童福利与保护项目中的工作经验和改善情况以及其他国家的有效做法;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儿童福利与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张柳介绍了2018年的全国儿童保护政策进展和针对儿童主任制度的研究经验;吉林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李东焱副处长则对吉林省开展儿童福利与保护工作的经验、挑战和后续规划进行了分享。 善见沙龙:基层儿童福利和保护服务现状与经验分享 “儿童福利和保护服务能力培养策略——社会工作专业化”主题沙龙中,江苏省张家港市民政局副局长徐志斌分享了张家港开展儿童福利与保护的经验,同时针对促进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组织培养提出了张家港的策略和规划;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高万红教授则对如何提升一线儿童社会工作者的能力提出了专业建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儿童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主任徐珊从儿童主任能力建设的经验、问题和挑战等方面,对儿童主任队伍的培养提出了系统性的建议。 善见沙龙:儿童福利和保护服务能力培养策略-社会工作专业化 活动中,由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和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儿童社会工作专委会共同向从事儿童福利与保护的工作者发出《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专业化倡议书》。倡议内容包括常态聚焦儿童群体、持续坚持科学导向、认同专业工作理念、提供专业支持指导、慈善福利保护制度。 从事儿童福利和保护服务工作的人员,无论是儿童主任、儿童督导员、儿童福利和保护服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社会组织工作人员都是社会工作者,都应该按照社会工作专业的规范开展工作。只有将儿童福利和保护服务领域人员队伍培养成为了解、认同并执行儿童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员,我们的服务才能为处于困境中的孩子和家庭提供有效的支持,协助政府落实国家监护兜底职责,保障社会持续稳步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与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儿童社会工作专委会发布《基层儿童福利和保护服务专业化建设倡议书》 【案例故事】 专业服务儿童——支持辍学儿童返校 “阿姨,如果没有你当年的帮助,就没有我今天的好生活,我真的很感谢你!” 每次见到瑞应,晓冰(化名)都会这么说。晓冰是云南省瑞丽市的一个阳光大男孩,喜爱唱歌弹吉他,对生活和工作都充满热情。瑞应是晓冰村里的儿童主任。针对晓冰的个案服务,瑞应坚持8年给予持续不断地支持和服务,终于高兴地看到晓冰从一度辍学的贫困孤儿,成长为一名积极向上的社会建设者。 晓冰的困境是瑞应在家访时发现的。瑞应首先对他的家庭关系进行了评估:她走访时发现这个家庭中有3名儿童,最大的是晓冰,年纪小的两个是晓冰姐姐的孩子。晓冰的父母早年去世,他便跟随姐姐进入新的家庭。在姐姐生育孩子之后,抚养负担加重,让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变得更加困难。瑞应进行需求评估后,按照自己在儿童主任专业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分析出晓冰需要被持续关注,从那时起瑞应就成了晓冰家的常客。 有一段时间,晓冰出现旷课问题,瑞应家访发现是姐姐让他在上课时跟着下地干活儿并帮着带孩子。姐姐想让弟弟放弃学业给自己做帮手,改变家庭贫困的现状。瑞应对姐姐做了如下说服工作:不读书不识字,农药化肥的使用比例都分不清是不可能帮助家里脱贫致富的。晓冰还小,不读书将来怎么办?不能只考虑眼前,还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姐姐认为瑞应说的有道理,便答应了让晓冰返校上学。瑞应将晓冰的情况上报瑞丽市民政局,协助家庭申请了孤儿津贴。领到补助金后的姐弟非常高兴,说这下可以安心读书了! 晓冰初中毕业后考上了高中,但考虑再三决定出去打工帮姐姐减轻负担。瑞应听说情况后立刻到他家做了家访,一边尝试帮晓冰向瑞丽市民政局申请高中学费减免,一边引导他做出最适合的学业规划。在瑞应的鼓励和帮助下,晓冰上了职业技校,选择了喜欢的木雕专业进行学习。毕业后,晓冰顺利找到了一份稳定且收入不错的工作。 【案例故事】 保障贫困儿童生活——坚守儿童保护的最后防线 国家精准扶贫实施以来,针对建档立卡户和贫困家庭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这类家庭儿童的生活、医疗、教育、监护和康复五大保障。儿童主任也针对贫困、残疾和监护缺失儿童进行定期的入户走访并协助解决问题,链接资源。 小亮(化名)出生在云南省瑞丽市,一家本来有四口人:爸爸、妈妈、姐姐小凤(化名)和他。小亮的爸爸在他出生时因为犯罪入狱,导致小亮没能像其他新生儿一样顺利落户。 儿童主任双梅得知情况后,迅速把这个家庭列为“重点”关注家庭,多次家访。她了解到,小亮的妈妈因为没钱到医院生孩子,在家中把小亮生了下来,因此,小亮没有出生证明,无法落户。为了帮小亮解决落户的问题,双梅把情况上报到市民政局,并积极跟村委和乡镇的工作人员沟通。经过多方的协调和对接,小亮和妈妈通过亲子鉴定认证了亲子关系,最终顺利落户。 但是好景不长,两年以后,小亮妈妈也犯罪入狱,小亮和姐姐小凤一夜之间成了无人抚养的儿童。双梅一边与孩子的外婆联系照料两个孩子的问题,一边把情况上报到市民政局。但是小亮外婆的日子也很困难,根本无力养活两个孩子。看着小亮一家的生活难以维持,心急如焚的双梅和村、镇、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决心一起帮助他们链接资源,并申请所有可能的救助来保障两个孩子的基本生活。 现在,小凤、小亮姐弟已经申请到了国家的临时困难救助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助,生活费用基本得到了解决。相信在外婆的照顾和儿童主任的持续关心下,姐弟俩会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